时间:2022-09-23 22:58:59 | 浏览:12481
浙江新闻客户端 记者 殷诚聪
“这温州城,真是一天一个样。”温州老城区谢池巷,一对老街坊见面寒暄,连连感叹。
说起城市之变,有人会摊开地图,看温州版图上实施“拥江面海”战略,重塑城市空间;也有人会指着大街上的“威马”出租车,展望着“核风光水蓄氢储”新能源全产业链拓展,为温州再续“创新史”。
然而“春江水暖鸭先知”,发生在城市角落的蜕变,最让街坊邻居们有切身感受:烦人的城市“牛皮癣”清除了、密密麻麻的空中“蜘蛛网”没了、马路边“僵尸车”拖走了、乱搭乱建拆除了,“两无小区”之困也得到了有力破解……
今年4月,温州发布“全面攻坚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的总动员令。“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要求之严前所未有、发动之广前所未有。”温州市委相关负责人用三个“前所未有”形容这场整治行动。
集全市之力,聚全民之心,汇全城之智,温州上演了一出城市“变形记”。如今的温州城,“颜值”“气质”双提升,变得更具品味、更富魅力、更有温度。还有网友趣称:“素颜”可发朋友圈。
苏巧将 摄
高位推进
一场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硬仗
“全国文明城市”是文明创建的最高荣誉,反映的是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实力。从2000年到2014年,温州历经十四载创成全国文明城市。今年,温州全力推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温州市委、市政府高位部署推动,构建起文明建设的“四梁八柱”。
“文明城市创建是温州输不起也决不能输的硬仗,必须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以更高标准、更强责任、更实作风,立足当前抓攻坚,着眼长远建机制,推动文明城市创建向更高层次更高水平迈进。”今年4月起,温州市委、市政府相继召开全国文明城市建设系列工作会议,向全市人民发出了动员令。
“一把手”挂帅“上一线”。温州第一时间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为双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市委副书记任常务副组长,6位市相关负责人任副组长。为进一步强化领导领衔示范,建立市四套班子主要负责人包片联系制度,以上率下、直插一线抓整改提升。
温州创新工作机制,实行一天一会商、一天一督办、一周一例会等,重点分析研判整治工作中出现的问题,进一步推动两无小区、空中飞线、交通秩序等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重点难点问题化解。同时,对镇街、村社开展“一周一比拼”流动红黄旗评比,前三名授予流动红旗,后三名授予流动黄旗,竖起比学赶超“风向标”;实行一周一约谈,制订下发《关于严肃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整改提升工作有关纪律的通知》,对违反“十个严禁”、存在“四类负面清单”问题的坚决依纪依法严肃追责问责,每周对挂黄旗镇街书记进行提级约谈。
5月14日至15日,刘小涛、张振丰、葛益平、陈作荣、林晓峰等温州市四套班子领导分别带队走进社区,以志愿者身份参加小区环境大整治活动,以实际行动号召全市干部群众积极投身文明城市建设
从线上到线下、从案头到街巷,“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很快成了温州的高频“热词”。各级“一把手”亲力亲为勇挑重担,党员干部俯下身子埋头苦干,广大市民群众齐心协力积极参与,全市上下步调一致,让文明建设工作席卷全城,形成热潮,造成声势,达成共识。
专啃“硬骨头”
积存多年的城市顽疾得以根治
“违章有20年了,都不记清原先是什么模样,这次能拆除,都觉得有点感动,真是很不容易。”6月14日,鹿城区水心住宅区居民柯细琴去水心农贸市场买菜,惊喜地发现菜场周边已是焕然一新,尤其是原本部分商户对人行道等公共空间乱搭乱建、占道经营长达20年之久,这次被一举拆除。
此次文明城市创建,温州专啃“硬骨头”,盯牢城市管理工作的痛点难点堵点,开展12项专项整治行动和10项具体举措,根治了不少积存多年的城市“顽疾”。
让“遮天盖地”的空中线缆“遁形无踪”。今年4月起,温州住建、执法、通信发展办公室联合成立攻坚小组整治空中缆线乱象,各区成立相应架构,实行“一日一报、一周一通报”,按照“横平竖直、全面清废、拔剪捆扎”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空中缆线的治理,截至目前,已累计整理电线116万米,美化箱体329处。
文明行车、有序停车,是文明城市的重要标志。公安、执法部门实行全警、全员上路,市区累计施划停车泊位一万余个,排查处置“僵尸车”1187辆,查处非机动车违法8.3万起、违法停车10.6万起,共享单车减量10万多辆,在160多条道路设置电子围栏1.26万余个。
“两无小区”(即无物业、无业主委员会)谁来管,一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