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0-09 21:28:34 | 浏览:3008
不知道最近几年乳胶床垫为什么就很火,一时间被供上神坛,行内人都知道正宗的天然乳胶真的很少,对于偌大的市场来说简直是微不足道,想得到正宗的天然乳胶,没有绝对靠谱的渠道可以说是大海捞针。
这些年乳胶产地的以假乱真的产品算是赚的瓢满钵满,很多人已经知道了乳胶产地绝大部分是合成假货,但是还有一部分尚且不知。
最近发现各大景区都在玩这些套路,而很多地区的导游也在加大神话故事,很多导游一场乳胶推广就能买一部小车。
尤其是以泰国乳胶为首的卖乳胶的,基本都是国内人,包装成乳胶产地的人,更搞笑的是很多所谓的泰国妹子打电话能说国内的方言,故意用不太流利的普通话交流。
最近关于化学乳胶床垫的新闻曝光,很多人花重金买的乳胶床垫不能确认真假,当然也不敢用。
很多品牌用真乳胶做检测,拿到一些相关证明,然后授权给其他人,赚取加盟代理费,至于真假与他无关,手续,防伪,检测,钢印,标志等面面具全,坑人都不带眨眼。
还有更多的互联网推广更是以低价和低折扣来售卖假乳胶,抓住一些贪便宜心理,火上浇油。
以前都是做成厚厚的款式,价格昂贵,为了提高销量现在开始把乳胶做成薄薄的降价售卖。
乳胶枕头更是满天飞,很多渠道一个比一个便宜,销量之大,范围之广,实际基本都是假货。
在很多地方做假乳胶已经成为了产业链,每天都有大量的合成产品运到乳胶产地和景点,当然包括网上渠道。
甚至很多婴儿垫也在用这样的产品,太可怕了。
乳胶是贴身使用的床垫,经过人体的压力和温度后,慢慢的会释放你不知道的东西,慢慢渗透到身体,刚开始难以察觉,等察觉出来就是最不好的情况了。
实际能替代乳胶的床垫材料真的很多,之所以能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把乳胶给神话了。
不但买不到真货,而且价位很高,钱是身外之物,但是花钱买自残就不值得了,因为身体是自己的。
别为了跟风,听别人吹捧花重金买乳胶床垫,最后把好好的家庭,算了,能看明白就明白了。
在此也奉劝做假货的人,做人要有底线,这种做法不单单是赚钱,赚取暴利,而是在害人。
如有疑问请关注评论或者私信留言,我会尽快回复。
中国质量新闻网讯 近日,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市场监管局发布7-8月份食品安全抽检公告,涉及17批次薯类和膨化食品抽检合格信息。抽样编号序号标称生产企业名称标称生产企业地址被抽样单位名称被抽样单位所在省份食品名称规格型号生产日期/批号分类任务来
记者 | 戴梦馨愈发收紧的校外培训整治,让华南校外辅导的龙头卓越教育(03978.HK)在努力合规的同时,开始寻找新的增长突破口。在2018年12月登陆港股后,卓越教育于4月8日公布了2018年年报全文。公司全年营收约14.74亿元,同比
众所周知,2000年的《红木》国标规定了33种木头为红木,2018年7月1日实施的《红木》新国标将红木树种合并为29种。这么多种红木,对刚接触红木的消费者来说无疑浩如烟海。昨天,就有一位新木友向我们抱怨,说5属8类33(29)种就已头大如斗
" 全国高考结束,大部分中小学将在 6 月底迎来暑假,暑期旅游市场已经启动。" 去哪儿 CMO 黄小杰介绍,从去哪儿大数据看,暑期档带动旅游市场加速复苏势头强劲。今年 6 月 1 日 -15 日,全国酒店预订量较 5 月后半月环比增长超过一
进入3月,随着国内疫情继续呈现稳中向好的趋势,旅客出行热度也在持续升温,国内民航市场回暖明显。业内人士表示,节后民航出行量呈V字形回暖趋势,这主要依赖于商务旅客出行的率先恢复。再加上即将到来的清明节与五一假期,民航旅客出行量将进一步上升。有
澎湃新闻记者 吴遇利比亚迪(002594,01211.HK)回应“股神”巴菲特减持一事。8月31日,针对巴菲特减持比亚迪一事,澎湃新闻以投资人身份联系到比亚迪投资者关系部门,对方表示正在了解此事,巴菲特出售股票是正常的市场行为,公司经营一切
专家称治疗近视的方法噱头不少近视矫正机构其实就是做生意门槛低 夸大宣传 不要被忽悠了警醒:号称降低度数都假的暑假已至,你是否也在为孩子愈发低下的视力焦虑?最近,西安街头大大小小的视力矫正机构迎来了络绎不绝咨询者。这些机构是如何矫正视力的?这
来源:北京青年报“孩子上学期视力还是5.0,现在只有4.6了。”近期,多地眼科门诊中小学生就诊人数明显增加,其中不少孩子视力下降甚至出现近视症状。有商家借机推出各类视力矫正产品,宣称能让孩子摘掉眼镜。据新华社报道,其中部分产品效果不实、资质
近期,一些医院眼科门诊内中小学生就诊人数明显增加,不少孩子出现视力下降甚至近视症状。这一方面是由于疫情防控期间一些门诊关停,或是家长出于安全考虑没有及时带孩子就诊;另一方面则出于长期在家上网课、复课后课业压力加大等原因,没有保障好用眼卫生。
戴先任“孩子上学期视力还是5.0,现在只有4.6了。”近期,多地眼科门诊中小学生就诊人数明显增加,其中不少孩子视力下降甚至出现近视症状,导致家长焦虑。有商家借机推出各类视力矫正产品,宣称能提高视力、摘掉“小眼镜”。新华社记者调查发现,其中部